亲爱的2025级同学好!这里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我们将一直陪伴着大家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充满激情、探索和成长的黄金时期,但也伴随着挑战、压力和迷茫。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一个全新的、需要高度自主的大学校园,心理上的“适应不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份指南旨在帮助你识别这些挑战,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挑战一:学习模式突变,感到迷茫失措
表现:高中时目标明确,老师全程督促。大学则需自主安排学习,老师讲课快、内容多,突然没了方向感,不知为何而学。
策略:转变思维,主动规划。 立即从“被动接受”切换到“主动探索”模式。
行动指南:
拜访老师:主动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到办公室找老师答疑,去请教问题、聊专业前景、要书单。这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探索图书馆:第一周就去熟悉图书馆布局和借阅系统,感受学习氛围,把它变成你的“第二自习室”。
制定学习计划:使用日历或计划APP,将大作业、考试分解为每周、每日的小任务,避免期末突击。
挑战二:时间管理混乱,要么忙死要么闲慌
表现:课余时间突然变多,但不会合理分配。要么沉迷游戏、刷剧,荒废时间;要么社团、学习事务扎堆,忙到焦头烂额。
策略: 要事优先,合理规划。
行动指南:
四象限法则:将事情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四类。优先处理“重要紧急”的事,这是决定你未来高度的关键。
留出弹性时间:计划不要排得太满,每天留出1-2小时的“弹性时间”应对突发状况或放松。
设定边界:学会礼貌地说“不”,对于超出负荷的社团活动或无关紧要的聚会,要懂得拒绝。
挑战三:宿舍关系微妙,相处有压力
表现:来自天南地北的室友,生活习惯、作息、卫生标准不同,容易因小事产生摩擦。
策略:尊重包容,约法三章。
行动指南:
开一次宿舍会议:入学第一周,大家心平气和地一起商量,共同制定一份《宿舍公约》,明确作息、卫生值日、费用分摊等规则。
直接沟通:对室友有不满,切记不要“背地里抱怨”,应选择合适时机,用“我感到…”的句式友好、直接地沟通。
扩大社交圈:室友是随机分配的,不必强求成为挚友。多去社团、班级、图书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挑战四:内心孤独想家,缺乏归属感
表现:离开熟悉的家人和老友,在新环境中暂时没有交到知心朋友,感到孤独、想家,甚至情绪低落。
策略:主动联结,建立新的支持系统。
行动指南:
定期联系家人:固定每周给家人打1-2次视频电话,分享新生活,既能缓解思乡之情,也能让家人安心。
从小事开始社交:从“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下课回宿舍”开始,自然地和同学建立联系。
参与集体活动:积极参加班级破冰、社团迎新、校园晚会等活动,即使一个人去也没关系,这是认识新朋友的最佳场合。
挑战五:自我怀疑与落差,自信心受挫
表现:高中时是佼佼者,大学里发现“人外有人”,身边同学个个才华横溢,比较之下产生巨大落差感,怀疑自己的能力。
策略:关注自我,停止比较。
行动指南:
转换赛道:大学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学习只是其中之一。你可能是社团达人、演讲高手、志愿先锋,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深耕它。
与过去的自己比:今天的我是否比昨天多读懂了一篇文章?多学会了几个单词?掌握了新的技能?只要在进步,你就是成功的。
向你欣赏的人学习:不要把优秀的同学看作对手,而是把他/她当成榜样,虚心请教,共同进步。
挑战六:未来方向模糊,感到焦虑
表现:对本专业前景不了解,不知道毕业后是该专升本还是就业,想到未来就感到一片模糊和焦虑。
策略:积极探索,搜集信息。
行动指南:
咨询师长:向学业老师、辅导员、学长请教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情况、需要储备的技能。
利用网络资源:关注就业招聘相关的网站/公众号,浏览招聘网站上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位要求,提前了解市场需要什么。
允许自己迷茫:大一的任务是探索和适应,不必要求自己立刻就有清晰的三年规划。多尝试、多体验,答案自然会慢慢浮现。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仍无法缓解心理困扰,请一定 “主动求助”—— 求助不是 “软弱”,而是 “对自己负责” 的表现。
1. 校内资源(优先选择,免费且便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提供 “一对一免费咨询”,咨询师均为专业心理老师,会严格保护隐私。可通过线上预约或现场预约(详见文末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简介)。
辅导员:他们熟悉学校政策,也了解学生情况,不仅能提供 “生活、学习上的帮助”,还能协助对接心理咨询资源,遇到困难时可随时沟通。
学长/信任的老师:他们有“大学适应的经验”,能提供 “更贴近学生视角的建议”,如“如何应对考试压力”“如何平衡学习与社团”。
2. 校外资源
专业医疗机构:若需要更深入的诊断、治疗,可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如:中牟县人民医院、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等。
家人与朋友:家人和信任的朋友是 “最坚实的情感支持”,不必害怕向他们 “示弱”,倾诉情绪本身就是一种 “解压方式”。
最后请记住:大学第一年的主题是“探索”与“适应”。你遇到的所有困惑和挑战,绝大多数人都遇到过。主动一点,勇敢一点,耐心一点。这是一段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黄金岁月。祝你拥有一个丰富多彩、不负韶华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遵循“发展性、全面性、合力性、主体性”的原则,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学生成长提供心理帮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线下预约/咨询地址:办公楼102室
咨询预约电话:0371-62191875
微信公众号:xljk6309666(郑电心理)
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10-82951332 0373-7095888
24小时学校阳光心理援助热线:0371-62191700
线上预约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