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新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工作方向与重点任务,凝聚团队力量,9月1日上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 “中心”)全体教师在办公楼101室召开了新学期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梳理工作思路、细化任务分工,为新学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开始,中心主任带领全体教师开启“假期愉快事件分享” 环节,每位教师依次分享假期中的温馨故事、旅行见闻与成长感悟--有的教师分享了陪伴家人的幸福时光,有的教师讲述了参加专业培训的收获,还有的教师分享了志愿服务中的感动瞬间。轻松愉悦的分享氛围不仅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互相鼓励,共同为新学期工作注入信心与动力。
随后,中心主任带领全体教师系统梳理本学期的整体工作计划与各教师个人工作安排。主任强调,新学期工作既要保障常规工作有序推进,也要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切实满足学生多样化心理需求。
在课程建设方面,会议明确: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严格落实32课时教学要求,全体授课教师需结合学生年级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与实效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课程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上学期学生期末成绩归档工作,确保教学数据完整准确。
在学生心理测评方面,新生入学后,需有序组织新生心理测评,同步更新和完善老生心理档案,全面构建“一生一档、动态跟踪”的心理档案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高风险学生的早期识别与分级干预,建立常态化心理危机预警与转介机制,实现心理危机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该体系将为后续开展个性化心理服务及精准危机干预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咨询服务保障方面,尽快统筹安排咨询值班及规范化管理,明确咨询时间、地点与值班教师,确保咨询服务 “不断档、不缺位”;同时强调落实“一对一工作机制”,每位教师在对接各学院心理工作时需做到 “及时响应、精准对接”,主动了解学院学生心理动态,协助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同构建 “学校/中心 - 学院 - 班级 - 宿舍” 四级预警网络。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会议要求全体教师结合中心整体工作计划,深入思考个人分管工作的优化方向与完善之处。从课程教学、心理测评、咨询服务及学生安全教育,每位教师需明确自身职责边界,同时强化协作意识,形成 “分工不分家、合力促发展” 的工作格局。
此次的工作会议,不仅明确了中心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分工,更凝聚了团队共识、激发了工作热情。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体教师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态度、更务实的行动,扎实推进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